您好,欢迎光临十堰建筑节能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发布信息] [广告业务] [在线联系]  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为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建筑节能 > 建筑节能

建筑废弃物利用将迎来春天

  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广州市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工作方案》(简称《方案》),此方案中明确,将建立“政府主导、企业投资、特许经营、市场准入”的运行机制,在2013年底前将建成1-2个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试点项目,在2016年底前建设7-8个循环利用项目。

  在资源紧缺的今天,如何循环利用资源成为专业人士一直思考的问题。因此此部由广州市建委和广州市城管委共同编制的方案,一通过就引起了业界人士的关注。有业内人士称,此方案的通过,不仅使建筑废弃物得到了利用,将建筑垃圾变废为宝,向低碳城市迈进了一步,更使建材企业看到了商机。据悉,目前已经有企业跃跃欲试,希望得到补贴,进行建筑物废弃物循环利用的生产。在提倡低碳的时代,建筑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将使建筑大大达到了低碳的要求。

  现状:

  建筑废弃物利用率低

  随着建设量的增大,建筑废弃物的处置一度成为一件棘手的事。在建设、改造中,大量的建筑废弃物堆放在施工现场,要处理这些废弃物着实是一件难事。因为既要为这些废弃物寻找安置点,还要为运送这些废弃物寻找工具和时间。针对这种情况,前几年,各地纷纷出台了建筑废弃物管理的条例。广州市在2012年出台了广州市的建筑废弃物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建设单位应当确保排放建筑废弃物的施工工地设置符合相关技术规范的围蔽设施;拆除建筑物应当采取喷淋除尘措施并设置立体式遮挡尘土的防护设施;设置建筑废弃物专用堆放场地,并及时清运建筑废弃物。对建筑废弃物运输过程,也有明确的规定: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建立建筑废弃物运输全程监控系统,加强对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的监管。建筑废弃物运输时间也有严格的规定:不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畅通;运输时间避开上下班等道路交通高峰期;适当放开日间运输等等。

  目前建筑废弃物主要分为建筑余泥、废混凝土、废砖瓦、废砂浆、废沥青等5类。据广州市城管部门的统计,广州市建筑废弃物平均年产生量约为4000万吨左右,其中建筑余泥占了总量的60%。而在处理利用方面,全市每年总用量不到100万吨,利用率不到2.5%,且主要处理方式是作为垃圾予以填埋。

  垃圾填埋是一种传统的垃圾处理模式,对于废混凝土块、废砖瓦、废砂浆这类建筑拆除废弃物未经加工处理一般只能用于填埋,而且由于难以降解,给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因此这种传统的模式带来了许多的不利因素,既破坏生态环境,还占用了大量的耕地。有业内专家指出,在处理建筑废弃物上,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有关废弃物的法规在完整配套和促进利用上有明显差距;处理设施类型少,技术落后,不能有效防止污染;管理机制不够灵活。另外,填埋费用过低,也未有效建立鼓励废弃物(包括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的经济环境和运作机制。

  不少填埋场在利用坑内砂石生产混凝土骨料、配料的同时,并未考虑如何利用同时运入的建筑残渣。在这样的残渣中还混有大量碎金属、烂木、塑料、废纸等可利用物质,残留毒物可随雨水淋灌污染地下水。

  还有专家指出,建筑垃圾目前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是没有对建筑垃圾进行减量化处理。也就是说未对价值很低、而又数量庞大的建筑垃圾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

  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率低,除了技术上的不成熟因素外,信息的不流通也是造成使用率低的原因之一。比如建筑余泥占了建筑垃圾的绝大部分比例,在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方面,余泥是可以循环使用的,但由于信息不对称,供需双方不了解情况,对接不上,造成供方没有地方销,需方不知哪里买,因此就造成目前建筑余泥的使用率过低。

  亮点:建立供需平台

  实行特许经营权

  据报道,此方案的总体思路是:建立“政府主导、企业投资、特许经营、市场准入”的运行机制,采取“源头减量、现场分类、循环再生、固定场地处理与移动处理结合、政府工程带头使用”的管理模式。此方案中明确,从建筑全寿命周期节材和循环利用的角度优化规划设计、推广绿色施工管理,优先考虑工程区域内挖填土石方平衡和推行建筑废料回收利用,有效减少建筑废弃物排放总量。此方案还引入了招投标制度,对于企业有特许经营权;还建立了一个供需平台;对循环利用建筑废弃物的建材企业予以资金的补贴;另外还把再生建材做成市政配套设施工程,政府工程要带头使用,这些都是此部工作方案的亮点。有业内人士表示,特许经营、市场准入、政府主导和带头,将使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的速度加快。

  目前广州由于各类开挖工程与填土工程施工进度信息不对称,不能实时实现工程之间余泥的交换使用,导致大量余泥需要运到填埋场处理。对此,在此方案中有了明确的解决方法,那就是将由城管委建立“建筑余泥供需交换调剂平台”,对于施工过程产生的无法在工程内部实现土方平衡的外运余泥,及时通过该平台发布供给信息,以方便与其他填土工程交换利用。

  据广州市城管委副主任赵洪介绍,交换调剂平台的启用对整个余泥运输市场是有良性的辅助作用的,这个平台可把广州地区有余泥填补需要的工程在网上发布,同时将哪个工地会产生的余泥的信息也公布,这样需要填埋和输出余泥双方就能畅通信息,实现余泥交换利用了。这样一来,运输公司就知道哪里有余泥,哪里有余泥的消纳场,便可以更好地测算自己运输成本。据悉,广州的余泥供需交换调剂平台将有望在2014年底前建成。

  在这个方案里,不仅对循环利用建筑废弃物的企业实行招投标准入制度,还将再生建材企业纳入了市政配套工程,要市政工程带头使用循环建材。在市政工程项目中,如工地产生了10吨建筑废弃物,则必须消耗3吨的循环材料。

  据介绍,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项目将采用固定式和移动式两种方式。在海珠、越秀、荔湾、天河等有“三旧”改造任务,建筑拆除量较大的区域引入移动式生产线,就地开展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而在白云区李坑、萝岗区福山、花都区和增城市仙村镇碧潭村等循环经济产业园内或周边则规划安排建设用地,建设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项目。每个项目年利用规模100万吨至200万吨,用地100亩至150亩。据悉,近期将重点推动白云区李坑和萝岗区福山环境产业园项目规划建设。

  今后广州的建筑垃圾进行循环利用,利用原有具备吸纳条件的建筑垃圾填埋场,于2013年底前先建成1-2个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试点项目,并于2016年底前全市建设7-8个循环利用项目,使全市年利用能力达到1500万吨以上。

  企业:等来了商机

  对于建筑废弃物的循环使用,可以制造成环保的建材、土壤等等。城市建筑垃圾中的混凝土块、废砖石块、砂浆、渣土等,经过专门的粉碎设备将这些建筑废弃物进行破碎,并经过除铁、筛分、压轧等多个工序后,就可以做成实心砖、空心砖、路面砖等建材。

  建筑废弃物加工而成的专用土则是利用建筑废弃物分选、粉碎后剩余的淤泥、石粉为原料,添加污水处理厂的污泥,酒厂、食品厂的废渣以及泥炭土微量元素混合搅拌而成。据了解,产品除具备天然土壤的特性外,还具有肥效高、透气好和保水强的特点。

  目前,广州每年排放废弃物大概是2000万立方,据测算,广州所生产的各类再生建材及制品可实现年产值2亿—3亿元。此产值可以显示出,再生材料的商机无限。其实,在早几年,已经有企业开始生产循环建材,但由于没有相应的政策,推广比较难。

  作为一位践行可持续理念的设计师,思哲设计的总设计师罗思敏听到此方案出台的消息,非常高兴,因为一位香港人一直希望罗思敏能够协助推行循环材料,非常艰辛。他说,一位利用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的香港人,将建筑废弃物做成了一些实用的砖,但因为成本太贵,推广非常困难。成本高的原因,一个是研发成本高,另外购买建筑废弃物也非常困难,没有信息的提供,找废弃物也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成本。由于人们对这种环保产品的不了解,在推广中也遇到了困难,有时送给工地用都难,有些工程听说是废弃物制成的建材,根本就不考虑使用。

  罗思敏说,如果有了供需平台和政策,那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福音。

  据悉,在方案中,广州还将由市城管委会同广州市财政局制定《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财政性资金补贴办法》,按照生产企业利用废弃物的数量予以核拨财政补贴资金。另外,如果再生建材企业作为市政配套设施工程,那么在土地紧缺的情况下,如果有政府的支持和特许,企业也将有很大的发展前景。据了解,目前已经有企业对建筑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的再生建材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跃跃欲试。

  经验:垃圾循环利用

  成为新兴产业

  其实,将垃圾变废为宝,发达国家早已经在积极探索,并将垃圾变为一种新资源,发展成一个新兴的大产业。据美国“新兴预测委员会”和日本“科技厅”等有关专家作出的预测:在未来30年间,全球在能源、资源、农业、食品、信息技术、制造业和医药领域,将出现“10大新兴技术”,其中有关“垃圾处理”的新兴技术被列在第二位。

  世界上首次大量利用建筑废弃物的国家是前联邦德国。在二战后的重建期间,循环利用建筑废弃物不仅降低了现场清理费用,而且大大缓解了建材供需矛盾。至1955年末,循环再生了约1150万m3废砖集料,并用这些再生集料建造了17.5万套住房。德国现在有200家企业的450个工厂(场)在循环再生建筑废弃物,年营业额20多亿马克。

  1997年,丹麦建筑废弃物排放量约为340万吨,约占各种垃圾总量的25%。自采用废弃物税收以来,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比例明显增加。如今约有90%的建筑废弃物得到了重新循环利用。在短短的几年里,丹麦建立了一个以技术方法、科学和组织结构,以及管理工具密切结合的联合系统,确保了对主要废弃物流动的控制和对大部分建筑废弃物的循环利用。

  日本资源相对匮乏,因此十分重视建筑废弃物的再生利用,将建筑废弃物视为“建设副产品”。从1974年起在建筑协会中设立了“建筑废弃物再利用委员会”,在再生集料和再生集料混凝土方面取得大量研究成果,并于1977年制定了《再生集料和再生混凝土使用规范》。此后相继在全国各地建立了以处理拆除混凝土为主的再生工厂。据报道,1998年东京都建筑废弃物的再生利用率已达到56%。目前在住宅小区的改造过程中,已能实现建筑废弃物就地消化,经济效果显著。

  美国在混凝土路面的再生利用方面成绩斐然,1984年至1985年间,仅8个州就拆除和再生混凝土路面160英里。目前美国每年排放的拆除混凝土大约有为6000万吨。法国建筑废弃物年排放量为10000万吨,挪威、荷兰、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国分别达到1260万吨、1260万吨、3200万吨和3440万吨。现在欧洲共同体国家每年产生大约5000万吨拆除混凝土,其中英国1100万吨,法国1300万吨。

  总体来讲,国外大多施行“建筑废弃物源头削减策略”,即在建筑废弃物形成之前,就通过科学管理和有效措施将其减量化,并采用科学手段,使其具有再生资源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