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十堰建筑节能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发布信息] [广告业务] [在线联系]  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为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节能案例 > 节能案例

【无锡】绿地世纪城四期A地块1~5号楼(二星级)


 

  一、工程基本情况

  1、建筑类型 √住宅 □公建

  2、项目进度安排 项目立项时间: 2010 年 12 月 12日

  完成施工图审查: 2011 年 4 月 8 日

  (计划)开工时间 2011 年 6 月 1 日

  (计划)竣工时间2013 年 6 月 1 日

  3、申报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等级 □一星级 √二星级 □三星级

  项目建筑面积(平方米):81418.69

  为实现绿色建筑而增加的初投资成本(元):2136000

  绿色建筑可节约的运行费用(元/年):691650

  二、工程概况(工程性质、工程投资、用地面积、建筑面积、结构形式、开发与建设周期、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等情况)

  无锡绿地世纪城四期A地块1~5号楼位于无锡市惠山新城区,开发地块东面紧邻“翡翠城”住宅小区,南面为规划建设中的南环路,西面隔惠山大道为“嘉利国际城”住宅小区,北面相隔规划中的锡宜高速公路延伸段与胡长路对望。四期总用地面积130932.4 m2,A地块居住小区用地28906.9m2,总建筑面积81418.69m2(地上建筑面积67938.49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13480.2m2,住宅建筑面积67838.12 m2,配套建筑面积100.37m2),容积率2.35,绿地率44.26 %。

  工程概况:

  1.工程性质:本项目工程性质属于居住建筑;

  2.用地面积:28906.9m2

  3.建筑面积:81418.69m2

  4.结构形式:剪力墙结构

  5.立项与建设周期:2010年12月12日立项,2011年6月1日到2013年 6月1日竣工。

  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

  本项目规划设计时充分采用了适用于住宅的绿色生态和建筑节能技术,合理的选择了绿色建筑达标项,从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六方面力争达到绿色建筑二星级指标要求。

  1、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本项目位于夏热冬冷地区,按照《江苏省居住建筑热环境和节能设计标准》(DGJ32/J 71-2008)要求进行设计,外墙采用A级保温材料岩棉保温板外保温方式,屋顶采用XPS保温板,外窗采用塑钢普通中空玻璃。

  2、复层绿化与透水地面:本项目绿地率达到44.26% ,室外透水地面的比例为42.15%,较大面积的绿地和透水铺装能够有效吸收雨水,降低地表径流,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在植物物种选择方面,也注重乔灌木结合,选择郑州当地的乡土职务,形成富有生机的复层绿化系统。

  3、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本项目收集屋顶和场地内的雨水,收集的雨水经过“弃流—格栅”进入蓄水池,经过“旋流—精滤—消毒”等流程处理后,由机房内水泵提升,供绿化浇灌用水。每年可节省水费13015.68元,非传统水源利用率4.30%。

  4、织物卷帘外遮阳系统:本项目为达到更高的节能效果,除起居室外阳台考虑为固定遮阳措施外,卧室、书房等空调房间东、南、西3面的外窗采用了织物卷帘外遮阳系统,夏季遮阳系数为0.33,冬季遮阳为1.0。

  三、评价内容简介

  1.节地与室外环境

  (选址、用地指标、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室外环境(声、光、热)、出入口与公共交通、景观绿化、透水地面、旧建筑利用、地下空间利用等)

  选址:

  本项目位于无锡市惠山新城区,开发地块东面紧邻“翡翠城”住宅小区,南面为规划建设中的南环路,西面隔惠山大道为“嘉利国际城”住宅小区,北面相隔规划中的锡宜高速公路延伸段与胡长路对望。本项目周边多为待开发房地产项目,周边无需特殊保护的文物古迹及风景名胜。场地建设不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建筑场地选址无洪灾、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用地指标:

  本项目用地面积28906.9平方米,建筑面积为81418.6平方米,容积率为2.35,绿地率为44.26%,人均用地指标为13.70平方米。

  住区公共服务设施:

  本项目住区周围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成熟,1.5公里范围内可共享的服务设施类别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市政管理。地块内还配备商业网点、物业管理所。

  室外环境(声、光、风):

  本项目通过基地现场声环境监测,住区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区标准。

  住区建筑布局保证室内外的日照环境、采光和通风的要求,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有关住宅建筑日照标准的要求。

  场地内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出入口与公共交通:

  本项目步行距离500m范围内有2个公交站点。

  景观绿化:

  本项目植栽设计考虑乔木和灌木以及地被的科学配比,充分利用本土植物以达到最大的生态效应。在景观效果上考虑植物的季相变化和花期花色,疏密有致,营造小区良好的小气候和优美宜人的居住环境。

  透水地面:

  室外透水地面面积比42.15%,透水地面面积为10936.02m2,其中包括地库顶板以外绿化面积5682.59平方米,地库顶板以上绿地面积4882.18平方米,透空率大于50%的植草砖面积371.25平方米。

  旧建筑利用:

  本地块为政府出让土地,出让前为闲置空地,场地内无可利用旧建筑。

  地下空间利用:

  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地下为车库、风机房、变电所等设备用房。地下建筑面积 13480.2m2,地下建筑面积与建筑占地面积之比为4.55:1。

  2.节能与能源利用

  (建筑节能设计、高效能设备和系统、节能高效照明、能量回收系统、可再生能源利用等)

  建筑节能设计:

  本建筑各部分围护结构均做了节能设计,且建筑的窗墙面积比、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均小于规范限制,满足《江苏省居住建筑热环境和节能设计标准》(DGJ32/J 71-2008)相关条文的规定。

  本工程主要外墙墙体采用 50mm 岩棉A级外保温板。屋面采用50mm XPS保温隔热板。

  对于外窗部分,窗框采用塑钢窗框,玻璃采用5+12A+5 的中空玻璃,传热系数为2.5W/(m2•K),满足《江苏省居住建筑热环境和节能设计标准》(DGJ32/J 71-2008)要求。

  节能高效照明:

  本项目楼梯间及公共走道的灯具采用T5、T8型荧光灯管,镇流器采用节能型电子镇流器(均须自带无功补偿器,功率因数>0.9),楼梯间、走道采用声光控自熄开关控制,方便使用又充分节约电能。

  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水系统规划设计、节水措施、非传统水源利用、绿化节水灌溉、雨水回渗与集蓄利用等情况)

  水系统规划设计:

  建筑给水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符合《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等的规定。

  采用分类计量水表,建筑用水与绿化浇灌等用水点均设置水表分别计量。

  节水措施:

  绿化灌溉采用喷灌的节水灌溉形式;本项目卫生洁具均采用节水型器具,采取合适的材料和管道连接方式,有效减少管网漏损。

  非传统水源利用:

  本项目收集屋顶和场地内的雨水,收集的雨水经过“弃流—格栅”进入蓄水池,经过“旋流—精滤—消毒”等流程处理后,由机房内水泵提升,供绿化浇灌用水。雨水调节池有效容积为127m3。每年可节省水费13015.68元,非传统水源利用率4.30%。

  绿化节水灌溉:

  本灌溉系统采用手动灌溉和自动喷溉相结合,草坪区域设置自动灌溉系统,灌木区域采用自动喷头控制系统,并结合雨量传感器进行工作。灌溉控制器的编程,前提是在保证植物正常生长的情况下提供最少量的水。日常维护过程中要结合季节变化、植物种类、地形、光照、风向等调整编程。

  雨水回渗:

  本工程室外地面面积为24950.1m2,透水地面面积为10936.02m2,其中包括地库顶板以外绿化面积5682.59平方米,地库顶板以上绿地面积4882.18平方米,透空率大于50%的植草砖面积371.25平方米。本项目绿化部分雨水自然入渗,地下车库顶板覆土达到 1.5m以上,能够有效的吸收和蓄留雨水。

  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建筑结构体系节材设计、预拌混凝土使用、高性能混凝土使用、建筑废弃物回收利用、可循环材料和可再生利用材料的使用、土建装修一体化设计施工、再生骨料建材使用等情况)

  建筑结构体系节材设计:

  本项目采用剪力墙结构形式;建筑造型要素简约,装饰性构件造价占工程总造价比例 1.58 %。

  预拌混凝土使用:

  本项目全部采用预拌混凝土。

  可再循环材料的使用:

  本项目可再循环材料包括钢材、木材、塑钢型材、石膏制品、玻璃,建筑材料总重量为 87320.82 t,可再循环材料重量为 8933.4 t,可再循环材料使用重量占所用建筑材料总重量的 10.23 %。

  HRB400钢筋使用比例:

  本项目采用螺纹三级钢重量为 3906.52 t,总钢筋用量为 5106.96 t,HRB400级钢筋作为主筋的比例为 76.60 %。

  5.室内环境质量

  (日照、采光、通风、围护结构保温隔热设计、室温控制、可调节外遮阳、通风换气装置等情况)

  日照:

  根据日照分析结果,所有户型至少有2个居住空间满足日照标准的要求。

  采光、通风:

  卧室、起居室(厅)、书房、厨房设置外窗,且各型建筑的卧室、起居室、厨房房间窗地面积比大于规范中的1/7;其通风开口面积比均不小于8%。

  卧室、起居室(厅)、书房、厨房设置外窗,房间的采光系数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的规定。

  围护结构保温隔热设计:

  墙体保温材料包在嵌入墙体的混凝土梁、柱,墙角、勒脚、楼板与外墙及内墙与外墙联接处的外侧,可很好的缓解热桥结露问题。屋面、地面、外墙和外窗的内表面在室内温、湿度设计条件下无结露现象。

  在自然通风条件下,房间的屋顶和东、西外墙内表面的最高温度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的要求。均小于夏季室外计算温度最高值。

  可调节外遮阳:

  本项目为达到更高的节能效果,除起居室外阳台考虑为固定遮阳措施外,卧室、书房等空调房间东、南、西3面的外窗采用了织物卷帘外遮阳系统,夏季遮阳系数为0.33,冬季遮阳为1.0。

  6.运营管理

  (节约资料保护环境的物化管理系统、智能化系统应用、建筑设备、系统的高效运营、维护、保养、物业认证、垃圾分类回收等情况)

  节约资料保护环境的物化管理系统:

  本项目在设计时就考虑建立节能、节水管理、耗材管理、绿化管理制度和实施资源管理激励机制。

  智能化系统应用:

  本项目的智能化系统设计达到《居住区智能化系统配置与技术要求》中基本配置要求。

  建筑设备:

  本项目设计建立智能化系统,如巡更管理系统,信息网络系统,车辆出入与停车管理系统等。

  系统的高效运营、维护、保养:

  系统设备便于清洗、维修、改造、更换。

  其他:

  住宅水、电、燃气分户、分类计量与收费。